1998年为什么要用身体挡洪水?挡得住吗?
那时全国预防重大灾害的应急机制还没有建立,发了洪水就用军队去堵。在具体的堵决口时,大部分是先深扎木桩,然后用编织袋装满泥土抛进河口,靠林立的木桩挡住编织袋,再用土石封住,逐渐堵住决口。在某些险情危急的地段,决口必须立即堵上,否则堤坝瞬间崩塌决口扩大危害不堪设想。来不及弄编织袋的,解放军就跳进决口,用身体卡在木桩中充当添堵物,等待调运编织袋。98抗洪时沿岸各处时常出现这种情形,无论是抢险干群还是老百姓都常常感动的痛哭流涕。情况紧急,没有填堵物,人墙可挡部分水流,使流速下降,且能减少江浪的冲击,便于身后填堵。挡不住,没办法
灌注桩施工堵管原因
灌注桩施工堵管原因如下:
(1 )由砼使用的外加剂引起的堵管:减水剂易与以硬石膏为调凝剂的水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假凝现象。
(2)由砼的和易性引起的堵管:水灰比配合不当,如果在砼设计强度不变的情况下,选用水泥标号过高,则水泥用量偏少,拌和物松散;如果水泥标号、骨料用量均确定,则水灰比越大,拌和物流动性也增大;水灰比过小,会使拌和物流动性太差而影响灌桩导致堵管。
(3)由骨料的粒径和级配引起的塞管:骨料的级配是指各种骨料的分布配合情况。级配合理的骨料,孔隙率小,水泥用量少,同时和易性好,不容易产生分层离析及泌水现象;反之,级配不合理,不仅增大水泥用量,而且拌和物的各种颗料在重力作用下,分层离析,极易造成导管堵塞。
(4)由泥浆比重引起的塞管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,钻孔地层大多为第四系地层,松散、水敏性强、易塌坍。成孔过程中为稳定孔壁,采用的护壁泥浆都具有高比重、高黏度的特点。砼在泥浆比重增大的情况下,流动动性相应减小,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堵管。苏嘉杭高速公路某桥浇筑灌注桩时发现塌孔较大,耗费了大量砼,在进行相邻桩施工时提高了泥浆比重达到1.35t/m3,结果导致浇灌时导管堵塞。
(5)由导管及隔水设施引起的塞管。导管由于长期使用,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力影响而导致磨损和凹扁;导管不直;新导管内部有毛刺。这几种因素易导致隔水塞堵塞。
(6)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堵管:施工现场管理混乱,不按配合比加骨料、水泥。发电机、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但不能及时抢修。灌注末期漏斗底口离水面或桩顶距离过短均宜造成堵管(一般要求4~6m)。坍落度210也不一定保证不堵管。坍落度是混凝土和易性的一个指标,但坍落度不等于和易性,特别是骨料用碴石时。水下混凝土不要过分追求坍落度。
在灌第一罐时,一定要将导管中原来的水柱和要灌注的混凝土隔离开,否则,灌下的混凝土和导管中的水混合,反而使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动性变劣。导管密封不好,一般不会产生堵管,但在提管时形成的负压会将导管外的水吸入,造成桩的缺陷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堵决口为什么不打桩的全部内容,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,请持续关注我的网站本文标题:堵决口为什么不打桩 地址:http://www.jh0754.com/2353.html